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汉月照万里 > 第十二章 邮亭暂欲洒尘襟

第十二章 邮亭暂欲洒尘襟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点了点头道。

    霍嬗、王温舒以及两人的随从就在啬夫的引导下走进了客舍。

    两人刚坐下一会就见到一个中年妇人端着托盘走进了客舍,将两碗热汤摆在了霍嬗和王温舒的案几上。

    “王公,没想到这处亭驿的热汤味道还不错。”霍嬗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确实不错。”王温舒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两个人正小口小口地喝着这碗味道还不错的热汤,啬夫和中年妇人就又给他们端上来两碗粟米和几盘青菜,其中还有一盘肉食。

    “请贵人慢用!”说完,啬夫和中年妇人就打算退下。

    “老丈留一下。”放下汤碗的霍嬗喊住了正要离开的啬夫。

    “不知贵人还有何事?”啬夫恭敬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也没有什么大事,在下只是想问一问本地的乡土人情。老丈久居此地,必能教我。”霍嬗不紧不慢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老朽不敢,贵人请问。”啬夫陪笑道。

    “在下见到一路上在田里干活的多是老人和妇人,并没有见到多少青壮,不知道是何缘故?”

    明明是播种之后比较忙碌的时节,偏偏田地里干活的却甚少有青壮年的存在。虽然猜到了一部分原因,但是霍嬗还是想问一问这位当地人。

    “回贵人的话,去岁朝廷在闽地用兵,本地青壮多去南方运输粮草了。”啬夫答道。

    “此地买复(注1)之事很多吗?”霍嬗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最近这几年的买复之事越来越多,农忙之时本地青壮往往只有十之三四还在本地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不知本亭田地亩产几何?”

    “好年景的时候,上田三石半,中田两石半,下田约一石至一石半。这两年因为缺乏劳力,产量有些减少。”啬夫想了想后答道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了,多谢老丈为我解惑。”霍嬗行礼道。

    “不敢当贵人之礼,老朽告退。”啬夫行礼后离开了客舍。

    “君侯怎么想起问啬夫这些事情?”王温舒疑惑道。

    “嬗自幼便享受富贵,对民间之事实在是不甚了解。今日看到种田之人多是老人、妇人,故有此问。”霍嬗答道。

    “君侯有心了。”王温舒叹道。

    汉室自高祖以来的历代君王大多都对民间之事比较了解,高祖四十来岁还是楚地的一个亭长,太宗在代地也过过苦日子,先帝和当今在当太子的时候更是把微服出巡当成家常便饭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几代君王都不至于有鲁哀公“寡人生于深宫之中,长于妇人之手”的情形出现。

    早年间,各级官员大多数也会深入民间了解情况,治理地方的能力不论高下,至少不会一时不知。

    风气就是最近这十几年开始转变的,贵族、官员开始日渐奢靡,贪图享受。不是他这种出自阳陵的寒门的官员,很少有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的。

    眼前的这位冠军侯别管是不是故作姿态,至少对于基层之事是愿意了解的。

    “王公过誉了。多了解一些地方之事,我也可以更好地治理我的冠军侯国。”霍嬗一脸坦然地说道。

    心下却是十分沉重。没想到关东之地的徭役制度已经败坏到这般地步,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。

    自太公望建立齐国以后,齐地近千年来一直就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。这是建立在鱼盐之利,商业贸易蓬勃发展的前提下,而且这部分利益仅限于统治阶级。大部分小地主、自耕农过得就是莱山亭这样的日子。

    他在长安城的时候,看过一些农事方面的资料。如今全国的上田平均亩产大概就是三石半到四石,下田的平均产量也就是一石半到两石。这样的产量大体上能保证农民的基本口粮和赋税缴纳,田地好一些的地方可能还有所盈余。

    莱山亭的这个水平在全国算是中等水平,如果连这样的中等水平的地界都因为徭役减少了产量,土地比较贫瘠的地方肯定更难过。

    过几年的关东百万流民,症结就在这里。

    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,严格买复之事,这样能保证各地自耕农的劳力问题。但是治标不治本,为了满足汉武帝的各项战争、营造、出巡,徭役人数必须得到保证,官吏的盘剥手段只会与时俱进。

    真正的解决方案,只有发展生产工具,提高生产力,这样才能使人力得到极大节省。

    注1:买复:即交纳一定的钱粮或奴婢可免除劳役、兵役。

    ♂前往.+?\{\一♂六♂八♂看♂书\}.+?免费看更多完结-好文♂.\{щщщ 168   coM\}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